屈原祠现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凤凰山上,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内,又称清烈公祠,为纪念屈原而建,现隶属秭归县文物事业管理局管理。早在唐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,归州刺史王茂元就在秭归城东修建屈原祠于,并作《楚三闾大夫屈先祠堂铭并序》。后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,库区水位升高,1976年7月迁建于秭归老县城城东3里的向家坪,2006年,为了配合三峡工程,屈原祠再次搬迁到与三峡大坝正对、距三峡大坝不足1公里的凤凰山上,2010年1月16日全部竣工。
景区看点
屈原祠包括山门、前殿、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。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碑坊,高17米,正中额题“清烈公祠”四字,两侧榜题“孤忠”“流芳”四字。大殿系钢盘混凝土结构,有明清风格,翠瓦飞檐。高耸于崇台之上,益显宏伟壮丽。大殿后的屈原墓,乃人们营建的衣冠冢。墓前的门阙、石坊等,全是清道光年间原物。
屈原祠依山面江,景色秀美。由此地南眺,大江南岸诸峰历历在目。每逢端午佳节,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。届时,江上彩舟如梭,岸上游人如织,热闹异常。现屈原祠为五星级景区。
祠宇为硬山顶,四合院式,由山门、配房、大殿、后殿组成,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。牌楼盖琉璃瓦,一级屋角为鳌鱼,二级为卷龙,三级为草龙,正中脊饰为宝瓶。牌楼正面,中为天明堂,左右为二龙盘柱,中嵌郭沫若题“屈原祠”三字。额枋为襄阳王树人题“孤忠留芳”,门匾为武汉张秀题“光争日月”.祠内塑赵朴初题对联:“大节仰忠贞,气吐虹霓,天问九章歌浩荡;修能明治乱,志存社稷,泽遗万世颂离骚”。整体建筑气势磅礴,耸立在橘树丛中。一级屋脊正中绘以蓝天、红日、大海、波涛,二级屋脊下塑有变形夔龙,三级屋脊下饰飞凤。天明堂下为松鹤延年,两旁为麒麟吐玉书,墙面花边为卷草、汉纹、回纹等。整个彩绘以红、黄、绿、蓝四色调配,相映生辉。东西配房为硬山顶,滚龙脊,饰龙凤图案。是内可供游人题诗作画,品茗小憩。
屈原祠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庄严的屈原铜像, 矗立在祠院正中的草坪上。基座为花岗石,高2.5米。铜像高3.92米,袍袖周长5米。人物造型为“低头沉思,顶风徐步”,着力刻画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,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思想境界。形象庄重,主题鲜明。
祠内还陈列着一尊国内今存最早的屈原石雕像,高103厘米。像座一侧有铭文曰:“荆州府归州桐油沱信人曹端福,善同妻朱氏四(子),发心舍造屈原相公一尊,入于白狗峡庙中。永镇四方,保安家犬。明嘉靖十六年(公元1537年)丁酉三月吉旦。同男:田中、执中、秉中、守中立。匠人陈伯伏。”此石像原安放于小青滩屈大夫庙内,当地老人介绍说,曹端福是个船主,带他妻子和四个儿子驾船下宜昌,木船在白狗峡(今兵书宝剑峡)失吉,他全家获救,多亏屈原大夫保佑,于是捐赠了这尊石像。永远寄托着归州百姓对屈原的感情,“家犬”是对他四个儿子的贱称。祠内还建有东西两座碑廓,面积171.5平方米。镌刻着屈原作品与插图,历代名家题咏屈原的诗词。
屈原们内还有一座“屈大夫墓”,是一座衣冠冢。据北宋邵博《闻见后录》:“归州屈沱,屈原故居也。上有屈原祠、墓。”按邵博生活的年代推算,此墓极有可能与北宋清烈公祠同时修建。清康熙九年(公元1670年)归州知州王景阳重修。乾隆四十六年(公元1781年)湖北学政吴省钦再修。旧墓建在原清烈公祠左侧。新墓建在今屈原词祠后缘,按清代墓室扩建,外形庄严壮观。墓室二进,青石盖瓦,鳌鱼翘角,青狮白象跃然石面。墓门三层,上嵌墓名横额,中为墓志铭,下为拜台。门前四根立柱,八字开扇,两侧镶对联三副,其一为:“泪水沉冤千古遗憾;归山枕岫万世流芳”。拜台正中陈一“寿”字形石香炉,左右石狮雄踞。墓门后为石砌墓圹,有内外二室。内室设红漆楚棺,置于一巨型莲花台上;外室隔墙中有小孔,可以窥见内室“烛光”融融,“香烟”袅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