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游洞风景区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,从宜昌市区驱车大约30分钟抵达。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,面临下牢溪,洞奇景异,山水秀丽。因唐朝诗人白居易、白行简、元稹三人同游此洞而得名“三游洞”,后北宋时期,苏洵、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,仿前人共游,称为“后三游”。至此,三游洞名声大噪,享誉文坛。
三游洞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、至喜亭、楚塞楼、古军垒遗址、张飞擂鼓台、陆游泉等。
进入山门之后,您可先左行,去探三游古洞。
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,有栈道可通。洞宽约20米,高10余米,深约30米,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。洞内列有历代碑刻,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客的诗文。洞顶之悬石,击之有声,名为“天钟”;地面之凸石,跺之有声,称为“地鼓”。
这一溶洞,得名于唐代3个大文豪。唐 元和十四年(公元819年),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(今中,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(宜昌古称),在这里巧遇另一位大诗人元稹。3人遂结伴到西陵山一游。他们先是在下牢溪荡舟饮酒,酒酣,忽闻山崖上石间有泉声,乃弃舟登岸,援藤攀崖,登至山腰时,发现了这“天生一洞”。3位诗人兴奋之中,竟在洞中玩了个通宵。他们叹不绝口:“斯景胜绝,天地间其有几乎?”于是各自赋诗一首,书于崖壁,并由白居易“序而记之”。
三游洞地势险峻,形如覆蓬,冬暖夏凉,洞室开阔,呈不规则长方形,深约30米,宽约23米,高约9米,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,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。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,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,洞中岩石褶皱起伏,断裂纵横,千姿百态,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,垂直平行横列,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:前室明旷,诗文满壁;后室幽奥,旁有耳洞,可通于外。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,以石投击,其声如钟,石子落地,其响如鼓,故有“天钟地鼓”之说。
三游洞前,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,水石相击,飞 珠溅玉。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,西眺可见大江雄姿;今天,文化旅人们,为了纪念“三游洞”名人,建成印章石刻园,更进一步加深了三游洞风景区的文化内涵。